秸稈是一種可再生、可持續利用的資源。“全世界綠色植物每年經過光合作用產生的物質有1700多億噸,相當于世界能源消耗總量的10-20倍,但人類利用率僅有3%左右,所以開發和利用農業生物質的前景十分廣闊。”
數據顯示,秸稈的熱值約為標準煤的50%。以此計算,我國每年秸稈產量可折合約4億噸標準煤。
秸稈能源化利用大有可為,一些地方政府在做秸稈綜合利用規劃時把秸稈能源化作為主要方向。
如《河北省2014—2016年秸稈能源化利用工作方案》僅秸稈成型燃料一項就將達到1000萬噸以上的利用規模,要實現替代標準煤500萬噸以上的目標;山西省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規劃(2014-2018)提出要建設200座500立方米的大型沼氣站,可提供近3650萬立方米的沼氣。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秸稈綜合利用產業發展規劃(2015年-2019年)提出到2019年,該盟秸稈資源綜合利用率達到90.73%,其中燃料化利用近30%,秸稈產業化綜合產值達到200億元以上。
事實上,與國際相比,我國生物質能源化利用的規模還有差距。如在巴西,以生物乙醇燃料的利用已占該國汽車油料消費總量的50%以上。而瑞典熱電聯廠年發電量在1000億度,占全國能源消費量的16.5%,占供熱能源消費總量的68.5%。
目前,我國沼氣利用總量已達160億立方米,占燃氣消費總量的7%。全國生物質發電780萬千瓦,僅占發電裝機容量12.5億千瓦的0.6%。隨著近幾年大中型沼氣工程生物質發電項目的建設,生物質能源利用的步伐也在提速,前景廣闊。
目前的一系列政策還沒有形成整體優勢,并不能解決當前制約行業發展的兩大問題——裝備和資金,應加大力度進一步研究制定有利于秸稈產業化的相關政策。
應爭取制定一批涵蓋財政、稅收、投資、信貸、保險、運輸等方面的政策,研究最經濟最有效路徑,確定短中期突破目標。
秸稈綜合利用需要做好資源調查,通過資源調查制定一些專項規劃來指導發展。
我國應重視和發展的產業化和生物質資源的管理,建立健全相關機制,通過項目帶動,示范工程建設,進行合理布局,促進產業化快速推進。加強生物質能綜合利用技術和裝備特別是收貯運、加工裝備的自主研發,并推動相關標準的探索和研究。同時創新和完善生物質產業發展的商業模式和技術路線,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
另據透露,根據農業部部署,近期農業部將要認定一批農業秸稈的綜合利用試點縣、試點園區和試點企業。產業發展離不開資本的推動。對企業而言,其最關心的莫過于如何能使秸稈價格保持相對穩定合理?有什么樣的金融產品能使維持企業運轉?更需要創新商業模式和金融模式,國家及相關地方政府應該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產業化培育,豐富融資模式。
中國綠色基金會正在啟動吉林松原試點,在秸稈產業化利用以眾籌方式推廣生物質顆粒機顆粒燃料和生物質能源。國際綠色經濟協會也于今年上半年成立了中國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目前正在籌備秸稈產業基金。中科招商也表示,將利用其提出的“三基”工程(即基金、基地、基業)合作模式,助力秸稈資源產業化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