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質顆粒開發利用的生物質能對我國農村更具特殊意義。我國80%人口生活在農村,秸稈和薪柴等生物質能是農村的主要生活燃料。廣大農村地區擁有豐富的生物質能源資源,據估計,農業和林業每年可以提供的固體能源資源約有6億—7億噸,所含能量相當于3億一3.5億噸標準煤,即占2005年全國商品能源生產總量的15%一17,4%。雖然有如此豐富的生物質能源,但是由于技術和經濟方面的原因,目前即便是生活在廣大農村的農民也以煤炭作為家庭生活的主要能源,這既造成了嚴重的能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同時也增加了農民的經濟負擔。
由于我國地廣人多,常規化石能源不可能完全滿足廣大農村日益增長的需求,而且由于國際上正在制定各種有關環境問題的公約,限制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這對以煤炭為主的我國是很不利的。因此,立足于我國農村現有的生物質資源,研究新型轉換技術,開發新型生物質顆粒機設備既是農村發展的迫切需要,又是減少二氧化碳等氣體排放、保護環境、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根本需要。在農村盡可能采用生物質顆粒技術,多用生物質能,減少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耗,可以收到一舉多得的效果:
首先,減輕農民經濟負擔,幫助農民就業增收。農民增加生物質能消費,可以減少商品煤的購買量,從而減少現金支出;生物質原材料的收集及供應可創造大量新的工作崗位并給農戶帶來直接收益。
其次,提高農民生活質量,改善農村環境條件。生物質燃料的含硫和含灰量遠低于煤炭,燃燒溫度較低,代替煤炭可以減排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和灰渣,既能改善農戶的室內衛生,又能減少村莊灰渣的堆放和運輸量,利于改善村容村貌。
第三,利于保障能源供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從農村置換出來的部分煤炭可以用于大容量機組發電或其他用途,既可以緩解煤炭供應緊張的局面,也可以避免農村用煤的低效率造成的浪費。
第四,減排二氧化碳,潔凈大氣環境。在生物質生長——燃燒利用的循環周期中,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凈增長為零。
第五,有利于實現可持續發展。生物質能是可再生能源,其可持續性優于石油、天然氣、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